新书包

繁体版 简体版
新书包 > 南洋立国 > 第24章 红色中国不认宝

第24章 红色中国不认宝

地王府的木屋计划启动了20多天,已经有不少木屋的主体已经完工,但内装饰工程还需要一些时间,因此地王府当下还是住在原来的帐篷里,张景夏随唐静、阿妮到达时,唐华、张逸、杨纳和李平山夫妇已经在王帐等待。

王帐是按傈僳族的习惯布置的,帐篷中心是一个火塘,一壶山泉水在火塘上的铁三角架上冒着热气,大家围坐在火塘的四周,穿的又是傈僳族的服装,还真有傈僳族的味道,只是这一切被火塘周边的4张茶几和喝功夫茶、吃早点的场景给破坏了。

地王府的成员都来自广东和海南,广东早茶文化已溶入血液里,这习惯是改不了了,既然如此,唐华就不介意把早茶文化殖入傈僳人的生活之中,相信有地王府的示范,不久的将来早茶文化也能成为傈僳人的习俗之一。

习俗传统不是一成不变的,现代的欧美人并没有继承了多少中世纪以前的生活习俗,现代的汉人的生活也没有残存多少汉唐习俗,西服不是中世纪以前欧洲传统服饰的继承,夹克、牛仔裤、t恤等更是现代文明的产物,西方人接受了它们,汉人、日本人都接受了它们,唐华现在让全民穿上军装,也是为了打破傈僳人的服饰传统,对其它的傈僳传统,唐华也不会刻意去保留。

唐华正在引导治下做全方位的改变,在建的木屋将是后世开始在大陆兴起的美式轻型构件式木屋,木屋里不会有火塘,而是引领潮流的家电和家具;服饰的改变则是现代化加民族服饰时装化,现在唐华等穿着的就是阿妮设计的,有着傈僳族传统元素的时装化的傈僳族服装,而阿妮给14岁以下当地人发放的也是这种简单、实用、舒适的时装化服饰,。

原时空唐华好旅游,走过许多地方,得出了一个自己的结论:文明人总是利用现代文明的成果来发展自己,并享受着现代人的生活,却还总是希望落后的民族固守自己传统,这也就是自然保护区多在非洲,不在欧美的原因,而大陆不发达地区以自己传统的习俗招揽游客,也不外乎是这个原因。

唐华并不介意傈僳人的歌舞等优秀的文化得到继承和发展,但总体他还是希望治下民众的生活和文化都现代化,更希望未来旅游大盛之时,自己治下的民众花钱去看别人原始落后的民俗文化展示,而不是被别人看。

当然,唐华的最大愿望还是通过治下的生活现代化达到最终汉化的目的,所以他更不在意把一些汉人的习俗溶入傈僳人的生活之中,比如功夫茶和汉人的饮食文化。

功夫茶需要功夫和沏泡的学问,水、火、冲的功夫和品饮的工夫都得到位,这里的山泉活水非常好,硬木木炭生火,也是焰活火匀,这样的条件在原时空和南沙都不好求,唐华来在阿瓦丹后,每天都要享受功夫茶的沏泡功夫。

一番寒暄过后,大家又围着火塘坐下吃早茶,虾饺、咸粽子、鱼片粥就着功夫茶,让长期吃军营吃大锅饭的张景夏食欲大开,闷头对付早点,直到半饱时,才开始分散注意力,于是便发现身前茶几的木材很不一般。

“这茶几太漂亮了,是什么木料做的?”张景夏问道。

“缅甸柚木,整张茶几一块板的大料,后世难得一见!”李平山回应道。

张景夏听说过柚木,知道原时空泰国等柚木产地都把柚木作保护植物,只缅甸有柚木出口,物以稀为贵,价值不菲,于是认真看了看茶几的纹理,又问道:“这就是传说中的缅甸柚木啊!这要是倒腾到原时空去应该值不少钱吧?”

李平山再次回应道:“这样的大料,1立方3万应该问题不大,但这东西体积太大,要是空运出去,成本也不会少,相对于倒腾宝石、黄金太不合算了。”

“这么好的东西,运不出去,真是守着宝山受穷,太可惜了!”张景夏遗憾道。

“没有什么可惜的!”唐华给茶壶续上水,然后一边给大家的茶杯添茶水,一边道:“作为时空换的媒介,古董、珠宝玉石、虫草、海参、鲍鱼等都比柚木强,如果要倒腾木材,在海南收购些海南黄花梨旧家具也比从江心坡倒腾柚木强……”

“我回来了!”

门外一声高喊,打断了唐华的早已准备好的发言,这是郑拂洋回来了,一起进门的还有林晓,林晓也今天到达阿瓦丹基地的,不过他与保山转场过来的傈僳民工一起乘坐的是y-8运输机,安置好傈僳民工后,才跟随郑拂洋来到地王大帐。

林晓和大家打过招呼后,把后背上的包脱下,一边从包里往外拿东西,一边说道:“诸位长辈、大老!我有大礼奉上!”

“碧玺!”

“保山的南红玛瑙!”

“黄龙玉!”

随着林晓把包里的东西一一掏出来,伴随的是大家一声声的惊叹,林晓把礼物放了一茶几,然后得意道:“都是些保山和怒江的特产,不值钱的,大家随便拿,不够说一场,下次我让人再来些过来。”

阿妮拿着一块对径接近8mm,长6cm左右的碧玺爱不释手,听林晓说不值钱,狠狠瞪了林晓一眼,埋怨道:“一个小戒面都好几千,这么大块的上好碧玺还不值钱,你糊弄谁啊!”

“嫂子!当下这玩意真不直钱!”林晓把茶几上的碧玺集中到一块,然后又道:“我到了怒江碧玺产地贡山丹珠村和福贡腊吐朵村、害扎村,1块钱就买来这么一堆!”

“你忽悠吧!”阿妮不服,又横了林晓一眼。

“二豆还真没有忽悠!”这时对珠宝有研究的杨迈道:“当下当地人,包括大陆政府对碧玺都没有概念,知道的叫它学名电气石,不知道的文化人叫它水晶,当地村民则把它当好看的小石头,居说直到八十年代还有人用一把面条换村民一捧碧玺。”

“还是姥姥有文化!当下是红色中国,只要是美的好看的都上不了桌面,人们当然不会像资产阶级一样把电气石看作宝石!”林晓更加得意道:“我这个人很大方的,我找了几个手下的当地傈僳族民工,拿着电气石做样本去产地收购,4块钱1公斤,刚收购了二十多天就弄到了好四百公斤,相信以后还有大量的碧玺到货。”

这次阿妮相信了,又拿起一颗南红玛瑙问道:“这个多少钱?”

林晓回应道:“这个贵了一点,1元2颗,与原时空的差价只有几百倍,是三样宝贝中差价最小的!”

对宝贝不是很感兴趣的郑拂洋,听了林晓的忽悠,这时也端着粥碗走了过来,指着黄龙玉问道:“这石头多少钱?”

“什么石头!这是黄龙玉!”这次林晓瞪了不识货的郑拂洋,然后又解释道:“不过当下的国人还真和你一样称呼它,所以它有个名字叫做‘云南黄蜡石’,据原时空的资料记载,直到2011年2月黄龙玉被国家正式录入《国家珠宝玉石名录》,黄龙玉才成为与翡翠、和田玉同等位置的天然玉石,价格也从2000年初几元每千克,上涨到几千元乃至数万元每千克。”

郑拂好奇地问道:“那你是多少钱买的?”

林晓道:“本时空黄龙玉不仅不被人认识,而且大的矿脉也没有被发现,所以我找到大陆政府的联络员,靠诉他我们要收购云南黄蜡石,并根据原时空资料指出了小黑山等黄龙玉矿产地,我给的价格是2000元1吨,款项充抵欠款,也算是给大陆府找到了一个还我们飞机和机械产品、电子元器件等欠款的路子。”
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